天之道,其猶張弓與?高者抑下,下者舉之,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。天之道,損有餘而補不足。人之道①,則不然,損不足以奉有餘。孰能有餘以奉天下,唯有道者。是以聖人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處,其不欲見賢②。


自然的規律,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?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,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,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鬆一些,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。自然的規律,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。可是社會的法則卻不是這樣,要減少不足的,來奉獻給有餘的人。那麼,誰能夠減少有餘的,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?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。因此,有道的聖人這才有所作為而不佔有,有所成就而不居功。他是不願意顯示自己的賢能。


①人之道:指人類社會的一般法則、律例。 

②是以聖人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處,其不欲見賢:陳鼓應先生認為這三句與上文不連貫疑為錯簡復出。此處仍予保留。


本章文字透露出一種朦朧的、模糊的平等與均衡思想。這是他的社會思想。他以「天之道」來與「人之道」作對比,主張「人之道」應該傚法「天之道」。老子把自然界保持生態平衡的現象歸之於「損有餘而補不足」,因此他要求人類社會也應當改變「損不足以奉有餘」的不合理、不平等的現象,傚法自然界的「損有餘而補不足」,「損有餘以奉天下」,體現了他的社會財富平均化和人類平等的觀念。因而,這一章是七十四章、七十五章裡「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懼之」、「民之飢,以其上食稅之多」這一思想的繼續和發展,表達了老子對統治者推行苛政的痛恨,對老百姓生活艱難困苦的同情。所以,這是《道德經》所有的人民性一面,是其精粹。


分類:道家思想 書名:道德經 作者:老子


轉自~ http://www.quanxue.cn/ct_daojia/LaoZi/LaoZi77.html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七號倉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